当前位置: 首页 > 法官文学
智者的心声
来源 :湛江日报    发布于 :2016-12-05

在今日网络四通八达,市场经济热火朝天的年代,能静下心来,欣尝一首名曲妙诗,或者在散满花香的夜晚,倾听一下灵魂的细语 或让阅读充满时光,使心灵变得温暖,是那么令人向往的事情。当代人似乎生活得太匆忙了。今年盛夏,有幸参加湛江市书香读友坡头区邀请雅集暨卢凌日新作《日余集》赠书活动,完全感受到主办者是为了营造一种浓郁的阅读氛围,在社会倡导一种读书的风气,别开生面的书香读友活动办得欢快而热烈,犹如一阵阵欢快的浪花,使人感受到书香与阅读的美妙。

言为心声,发乎内心书写的文章,是一个作者对生命、社会、天地人心体味的心境的流露。哲人孟子说:“读其文,知其人”,读者要想真正读懂一个作者,必须了解其人的身世阅历以及所处的时代背景等等。笔者与卢老先生相识于二十余年前,当时其创作的雷剧《抓阄村长》在首都中南海演出,名震京城,《抓阄村长》也成为雷剧的一块里程碑。而后又读到他《活着就有快乐》的长篇传记,深深为先生苦难的经历和浴火重生的生命意志所打动,曾斗胆著文“快乐万岁”见诸报端。这次有幸读到先生近十余年来所发表的文章结集,再次体味到一个古稀之年的智者仁心,内心的震撼与喜悦难以言表。

翻开集子,版式别开生面。品味每部分前面的一首首小词,那美妙的文字律动,那亲切的悠远意境,既概括了先生的创作心怀,又引领了读者的阅读情趣。形式美妙,文采飘逸,意境新颖,不啻画龙点睛,令人有“觉来落笔不经意,神妙独到秋毫颠”的神化感。如心弦弹拔篇的《清平乐》:“春风几度,漫漫人生路。多少辛酸乐与苦,都付心弦诉。平庸未敢同流,登高游目重楼。但把功利锁紧,笔端自有春秋。”人文漫笔篇的《鹧鸪天》:“试向人文叩冷门,三分清醒七分浑。灵蛇珠握谈何及,且去陈言试剑唇。人世事,乱纷纷。由来各说各因循。唯心褒贬人难取,一点痴心觅史魂。”故园眺望篇的《浪淘沙》:“月是故乡圆,梦里魂牵。天公有意作周全。别后经年多少事,岁岁春妍。舞影自翩跹,旧忆常悬。真情教使苦中甜。笔墨精神今尚在,尽付毫尖”等等,在那几分沧桑几分美妙的词意启发下,读者会油然产生出通读先生每一篇大作的冲动。

人生如戏,戏如人生。戏剧家更是深知其中之妙。有大成就的剧作家古代如关汉卿、王实甫、汤显祖,西方如莎士比亚、莫里哀,这些大师,无不是深识人性人情世道人心,上下五千年,纵横八万里,上可通九天灵宵,下可明冥府地狱的哲者。卢凌日先生不愧是吃这碗饭的人,在人生事业上,创作出一连串获广东省一等奖的如《武大娘辞轿》《明宫帝魂》《唐太宗与小魏征》等形象典型生动、题旨深刻,深受观众欢迎的好剧本。获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的《抓阄村长》能到北京中南海演出,令不懂雷州话的京城人观之也哈哈大笑,足见先生的聪明机智。先生涉笔散文,仅属于先生的业余活,正如其说,之所以定为《日余集》,就是平日空余时间对世道人心的所感所悟而已。作为剧作家玩起小文章,千把文字,是那么信手拈来,那么引人入胜,那么入情入心。每一篇涉及的话题,听到先生的心音,都是那么飘逸、空灵、深远,使人眷眷不忍释卷。

先生的心弦弹拔篇,是最能打动读者的篇章。谈古谈今,谈亲人谈师友谈世道人心,每一弹拨都使读者的心弦随着擅抖,随着叹息。诸如《感受天安门》《今古阅清端》《父亲的坟茔》《母亲是心上的歌》《千年一叹》,都是那么情真意切。犹其是先生苦难的人生阅历,其对生命真理的感悟,笔触所到,无不发人深思。先生父亲在解放前夕随着溃败的国民党军舰亡命海外,从小便背着阶级身份的黑锅,被作为阶级专政对象,受尽折磨,每天日子过得如惊弓之鸟,漏网之鱼,正如文中所写:“自已清白的人格,无时不蒙受着世俗歧视的眼光,即使安分地生活,有时也会被安上莫须有的罪名。承受着一支支射过来的阶级仇恨的箭镞”。更残酷是文革时,他上过批斗台,戴过牌子被监视劳动,先生最终能坚强地挺过来,从其心灵深处发出一声声爱的呼唤,对生命的尊重,是那么震撼人心,对人性对仁爱的真谛揭示得那么深刻。如《爱无别解》:“人性复杂,世道无常。善能化恶,春雨润物;恶止于善,甘泉重注。善恶之间,爱是一座桥梁。人类的生存不为冷酷邪恶所击倒,是人性中那点爱在发挥作用。”“圣人哲者在拯救沉沦,抚慰生命的时刻,在选择人性中爱这个内核的同时,无不把爱提升,延伸,让它复盖着每一个生命。白朗宁说,把爱拿走,我们的地球就变成坟墓了。我说,把爱压扁,我们的地球便变得四分五裂了”“爱可以有程度的不同,但爱不可以有人为的界限。血统的,教派的、国家的、阶级的、都应该拆掉藩篱,把爱最广阔地铺开。爱无别解,它的定义是全人类。人类能从这一观念出发,这地球便少纷争,也少了硝烟” 《爱在片刻》:“一个幸福的社会,不一定需要很丰富的物质财富,财富可以孵化为幸福的幼雏,但如果没有爱的抚育,这幸福也会夭折。爱是幸福的保姆,假如每个人都能献出一点爱,爱的温暖就能把每个人心中的幸福感放大” 《抬高一厘米》:“生命对每个人都是一次,生命不可重生。佛说,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生命即无量功德。”“如果每个人都能怀有对生命的尊重,那么,盗贼就只有谋财而不会陷命;色狼就只有劫色而不去毁灭一个花季的青春。贪官就只有贿赂而不去制造冤狱命案”。读着这些浸透着血泪的文字,随着先生的心灵感应,你会觉得历尽沧桑的卢先生晚年的心境是多么充满着仁慈和睿智。

笔者作为有整整三十年法院生涯的老法官,历观人间百态,深知苍生大多由于心性之理不明,信仰迷茫,心灵扭曲,一时性起或私欲烦恼所蔽而犯罪,导致生命沦陷,家破人亡,妻离子散的悲剧比比皆是。中华民族坚守几千年的忠孝仁爱文化是一种道理,一种高超的生命智慧。心中点燃这一盏智慧明灯,便能提高生命质量和境界,照亮人生,照亮社会。对人、对事便有一个是非善恶的评判准则。“主宰定时,虽酬酢万变,常是从容自在。”读先生之文,更是由衷感到先生已不是普通的文人作家,更是一个通晓人性天道的哲人,一个满怀社会责任感的仁爱的布道者,一个深悟生命真理的智慧老人。谁能读懂并能体味出先生的心音,就会从中获得生命的力量和智慧,给人生、家庭、社会带来幸福和快乐。

自从一千多年前的唐朝文学家、思想家韩愈提出“文以载道”这一文化价值观念以来,千百年来,薪火相传,有良知的文化人一直以传承中华文化道统为已任,经史子集,唐诗宋词元曲清小说等优秀传统文化无不维系中华民族的精神支柱和心灵家园。先生的立意着笔,不论对雷州先贤的缅怀,对故园习俗的回味,对书法、茶道、读书的乐趣,对雷歌、俚语、诗词、楹联的思怀等,处处都流露出强烈的民族文化的心念。诸如《文化雷州》《敬字亭》《陈天朗日照三雷》《选择简单》《行行重行行》《书法琐谈》《茶道与我》《故乡的元宵》《心中那座戏台》《红氍毹笔人祭》《一点痴心觅乡史魂》《书法、家居文化的诗意点缀》《诗心》诸篇,字里行间,无不弥漫着浓厚的文化意蕴,娓娓道来,引经据典,深入浅出,那么引人入胜,妙趣横生。使人读之如沐春风,如饮甘泉,心灵得到愉悦,由衷对传统文化对家乡充满着无限的敬意。先生在《优秀传统文化与和谐社会》一文中说:中华传统文化有着丰富的和谐内涵,大至宇宙、天地,小至家庭、个人无不涵盖其中。“礼之用,和为贵”“家和万事兴”“政通人和”,一个和字,在个人、家庭、社会三个层面上成为修身、齐家、治国的价值取向,也形成人与人和人伦之间的人文关怀;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上,重视“天人相应”、“天人合一”,主张顺乎自然规律,“上合天心,下合地理”以求得人类美好的生存空间,传统文化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笔丰富的精神资源”作为一个以一生的心血沉浸和传播传统文化的卢先生,其见解是那么深刻,发人深思。

时代不可复制,生命不能重来。卢先生的人生探索和感悟是十分宝贵的。先生每篇文章都闪射出人文智慧的光芒,给在市场经济浪潮冲击的人们太多的联想和回味,给人从传统文化源头中找到心灵的安慰,感到人生的希望、信心和快乐。借此,对善良、仁慈和睿智的卢先生,表示深情的祝福!